我校三課題榮獲2012年度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
作者: tzjks
來源: 轉發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02日
2012年金華市教育科研優秀成果獎獲名單 | ||||
一等獎(25項) | ||||
序號 | 課 題 名 稱 | 單 位 | 負責人 | 執筆人 |
1 | 兒童足球創意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 金華市江濱小學 | 呂華瑩 | 章穎、雷燕 |
2 | 中小學“人生規劃”教育操作模式的實踐研究 | 東陽市教科所 | 沈兵 | 沈兵 |
3 | 在情境中體驗 在體驗中成長——基于生活英語實驗室的初中生活化英語教學研究 | 浦江縣仙華外國語學校 | 張立明 | 樓成芳 |
4 | 構建小學教育質量監測體系的實踐研究 | 武義縣壺山小學 | 李建生 | 李建生 |
5 | 讓幸福陽光涂抹童年的底色——以幸福積分為核心的積極評價策略實踐研究 | 金華市賓虹小學 | 邵彩仙 | 邵彩仙、葉安、周昊天 |
6 | 讓幼兒在繪本中發現美、創造美——大班幼兒創意美術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 永康市實驗幼兒園 | 翁巧萍 | 翁巧萍 |
7 | 中職生6+1非專業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 | 金華市第一中等職業學校 | 張建林 | 應麗春 |
8 | 基于“教、訓、研一體化”的初中英語青年教師個性化發展的研究 | 永康市教師進修學校 | 周炳慧 | 周炳慧、章曉葉 |
9 | 小學生非智力因素教育課程的設計研究 | 金師附小婺城小學 | 徐錦生 | 江美華 |
10 | 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課業設計及應用研究 | 金華市教育局教研室 | 張國紅 | 張國紅 |
11 | 普高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行動研究 | 武義縣第一中學 | 錢建國 | 王海斌 |
12 | 依托課例研修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研究 | 永康市教育局教研室 | 王英豪 | 王英豪 |
13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閱讀材料”開發與運用的研究 | 金東區孝順小學 | 熊德華 | 姜姹 |
14 | 以金華理學思想為核心的校園文化研究與實踐 | 蘭溪市第一中學 | 李益民 | 沈聯暉 |
15 | 導行 勵志 啟智——小學童話育人實踐研究 | 浦江縣浦陽第一小學 | 姚榮金 | 虞婉貞、黃小妍 |
16 | 一字一世界 墨香滿校園——漢字校園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 金華市紅湖路小學 | 呂秀巧 | 鄭燕、鄭小豐、張亞淑 |
17 | 推行口語等級測試 提升英語學習能力 | 浦江縣實驗中學 | 黃根榮 | 張向英、余國慶 |
18 | 以課例研究促進區域性聯盟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研究 | 浦江縣實驗小學 | 黃雙麗 | 吳贊贊 |
19 | 思維圖在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 東陽市吳寧五校 | 包莉莎 | 包莉莎 |
20 | 小學拓展選修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 | 永康市民主小學 | 林剛豐 | 李玲兒 |
21 | 挖掘鄉土活動資源,提升農村幼教品質 | 東陽市教育局教研室 東陽江鎮中心幼兒園 | 吳寒宵 | 吳寒宵、徐妙琴 |
22 | 小學外來建設者子女融合教育的研究 | 永康市堰頭小學 | 馬蘭珍 | 馬蘭珍、樓嫣紅 |
23 | 引導性素讀教學實踐研究 | 金華市東苑小學 | 吳端 | 吳端 |
24 | 基于PEP小學英語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實踐研究 | 金東區多湖小學 | 方秀云 | 方嬋萍 |
25 | 育德于無形 成長卻有跡——“美德養育引領學生和諧發展”的實施研究 | 磐安二中 | 周生民 | 朱梅光 |
二等獎(69項) | ||||
序號 | 課 題 名 稱 | 單 位 | 負責人 | 執筆人 |
1 | 基于概念構圖的簡約教學策略研究 | 東陽市吳寧五校 | 梁曉明 | 胡遠萍 |
2 | 尚德篤行 止于至善——“仁愛168”傳統美德踐行體系行動研究 | 磐安中學 | 黃加文 | 倪喜中、陳桂正、胡芝芳 |
3 | 龍峰書畫欣賞社,學生成長的搖籃——小學書畫欣賞特色教育研究 | 浦江縣實驗小學 | 朱柏烽 | 費昆琪 |
4 | 初中作文聊天活動課的實踐研究 | 東陽市白云初中 | 徐海金 | 徐海金 |
5 |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有效策略的研究 | 金東區曙光小學 | 徐志偉 | 應錦 |
6 | 活動體驗式的生態教育實踐研究 | 武義縣熟溪小學 | 藍獻青 | 陶余仙、張智武 |
7 | 基于單元模塊教學的細讀文本策略實踐研究 | 東陽市吳寧二校 | 樓美剛 | 樓美剛、陳敏君 |
8 | 農村初中“勵志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的行動研究 | 金東區嶺下初中 | 潘美進 | 湯文俊 |
9 | 民樂激昂,童心飛揚——以民樂校本課程建設為載體,創建農村民樂特色學校的行動研究 | 東陽市華店小學 | 王健 | 呂彩芳 |
10 | 小學生社交和情緒能力培養實踐研究 | 蘭溪市聚仁學校 | 郭慧 | 姚淑萍 |
11 | 傳承九峰書院文化營造特色校園的實踐與研究 | 婺城區湯溪小學 | 華建勇 | 張連英 |
12 | 以自我效能感為中介,培養智障兒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實驗研究 | 金華市啟明學校 | 徐進 | 吳彰敏、徐進 |
13 | 初中“非智力型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的行動研究 | 金華市外國語學校 | 吳亦波 | 吳亦波、虞春芳、毛長征 |
14 |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麥稈貼校本課程開發與利用的實踐研究 | 浦江縣前吳鄉福和希望小學 | 傅鑫森 | 張小蓉 |
15 | 高中物理實驗專題教學有效性的行動研究 | 蘭溪三中 | 蔣金山 | 朱衛國 |
16 | 呼喚原生態的真課——公開課教學現狀、成因及對策研究 | 金華市南苑中學 | 葉建華 | 葉建華 |
17 | 基于“金字塔”式的舞蹈教育特色學校建設行動研究 | 浦江縣浦陽第二小學 | 傅江英 | 芮琳娟 |
18 | 基于實訓基地下的農學類專業建設研究 | 金華九峰職業學校 | 張建瑜 | 祝利軍 |
19 | 小學語文“文后”習題資源有效開發與運用的行動研究 | 金東區實驗小學 | 金媚 | 湯美華 |
20 | 新傳媒時代中學生體驗式德育的創新實踐 | 東陽市外國語學校 | 吳國強 | 李新地 |
21 | 以繪本主題閱讀提升語文素養之實踐研究 | 永康市人民小學 | 李艷萍 | 呂玲曉 |
22 | 小學數學生長教學的實踐研究 | 東陽市外國語小學 | 葛敏輝 | 葛敏輝 |
23 | 小學生“自主體驗式”德育行動研究 | 金東區澧浦小學 | 張紅強 | 方振 |
24 | 統覽螺旋上升結構 精研銜接教學策略——小學初中科學學科的銜接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 | 永康市實驗學校 | 胡廣形 | 胡廣形、朱新波 |
25 | 以課例分析為依托 提升農村初中教師科研能力的實踐研究 | 浦江縣白馬初級中學 | 于民生 | 季鳳仙 |
26 | 基于“道德敘事”的小學德育微型課堂資源開發的研究 | 金東區仙橋小學 | 金煒浙 | 方艷 |
27 | 山區初中課業減負現狀及對策研究 | 磐安縣安文初中 | 陳卓珺 | 董蘭芳、胡江平、陳心洲 |
28 | 農村小學初步構建“四商”教育的實踐研究 | 婺城區仙源湖學校 | 施亞夫 | 俞劍士 |
29 | 初中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研究 | 浦江縣實驗中學 | 潘永中 | 張利明 |
30 | 農村小學剪紙校本課程建設與實施的研究 | 浦江縣杭坪鎮中心小學 | 樓基洪 | 黃彩珍 |
31 | 基于“標桿團隊”評價培養小學生團隊精神的實踐研究 | 磐安縣安文小學 | 盧衛芳 | 盧衛芳 |
32 | 農村小學待優生“習得性無助”心理矯正策略的實踐研究 | 永康市象珠小學 | 王哲敏 | 徐桂英 |
33 | 英語教師“Logue學習管理”有效課堂教學師本模式研究——金華四中英語教師團隊發展及教師專業化發展探索 | 金華四中 | 吳興泉 | 吳興泉、王潔 |
34 | 生態悅讀·涵養學生書香童年——以生態悅讀為基點涵養學生書香童年的實效性研究 | 金東區曹宅小學 | 錢光明 | 金惠丹、劉麗娜 |
35 | 小學語文趣味成語教學模式的構建實踐研究 | 浦江縣浦陽第三小學 | 潘美萍 | 郭紅宣、丁湘霞 |
36 | 農村小學孝道教育的實踐與研究 | 蘭溪市黃店小學 | 童明生 | 汪杏芬 |
37 | 基于生活數學資源的小學生數感培養實踐研究 | 金華市東苑小學 | 趙曉玲 | 趙曉玲 |
38 | 利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 | 婺城區仙源湖學校 | 徐志媚 | 施亞夫 |
39 | 農村幼兒園“快樂小籃球”園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研究 | 東陽市橫店中心幼兒園 | 任欣君 | 應芳芳 |
40 | 初中生作文仿寫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 武義縣教育局教研室 | 朱鴻飛 | 李哨燕 |
41 | 初中英語課外學習策略指導的實踐與研究 | 永康四中 | 胡笑貞 | 胡笑貞 |
42 | 以傳統體育游戲為載體 促進體育課程園本化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 武義縣武陽幼兒園 | 金愛 | 邱 瑤 |
43 | 邀請型初中生成長教育之學習風格培養策略研究 | 蘭溪八中 | 徐曉平 | 江崇飛、陳根銀 |
44 | 用心體驗 由心去愛——小學生“三環式”親情教育體驗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的實踐研究 | 永康市古山小學 | 胡高福 | 朱曉聰、陳蓉 |
45 | 交互式電子白板課堂教學應用研究——以小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為例 | 金華市北苑小學 | 舒玲美 | 陳昭青、舒玲美 |
46 | 家校流動聯系冊——城郊小學家校聯系新方式的研究 | 金東區曙光小學 | 張根兵 | 葉莉 |
47 | 民辦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探尋 |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 許興建 | 許興建 |
48 | 小學青年教師職業精神校本培訓的實踐研究 | 金華市站前小學 | 俞正強 | 施益新、周偉英 |
49 | 家校合作——開展科學教育的實踐探索 | 金華市婺城小學 | 江美華 | 江美華 |
50 | 親情管理提增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策略研究 | 東陽市實驗幼兒園 | 沈群英 | 徐紅艷 |
51 | 小學班級積分制的設計與實施 | 蘭溪市游埠小學 | 藍建坤 | 鐘燕軍、邵娟 |
52 | 地方普通高中校本教材開發的實踐研究——以金華市湯溪中學為例 | 金華市湯溪高級中學 | 單榮耀 | 單榮耀 |
53 | 特殊天氣小學室內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踐研究 | 永康市城西小學 | 應永清 | 朱禮卓 |
54 | 基于學校特色的中學音體美開展協同教學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研究 | 金華市第八中學 | 陳志權 | 陳志權 |
55 | 以版畫為載體 發展小學生創造力的實踐研究 | 浦江縣浦陽第四小學 | 王維綱 | 嚴燎原 |
56 | 幼兒排舞園本課程開發與應用的實踐研究 | 東陽市東景陽光幼兒園 | 朱燕斐 | 李賽君、李亞欣 |
57 | 地方傳統建筑文化創新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研究 | 磐安縣安文小學 | 鄭海軍 | 付小蘭、鄭偉欽 |
58 | 學科拓展型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 | 東陽市巍山鎮校 | 呂巧芳 | 程奕平 |
59 | 陽光心理 你我同行——基于“心理小助手”的小學高段心理輔導的實踐研究 | 浦江縣大溪中心小學 | 張月環 | 方妙慧 |
60 |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鏈接學生生活實際的實踐研究 | 金東區實驗小學 | 黃利群 | 張群 |
61 | 普通高中“案例反思型”校本培訓實踐研究 | 武義縣第三中學 | 徐達法 | 鮑堅勇、謝德強 |
62 |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交流策略研究 | 浦江縣實驗小學 | 張脆音 | 張脆音 |
63 | 基于XPAD的無線智能課堂系統的設計和實現 | 金華市第十五中學 | 邢葉進 | 邢葉進 |
64 | 經典熏陶 力行點睛 德行深化——幼兒踐行《弟子規》的實踐研究 | 金華市東苑小學附屬南濱幼兒園 | 徐瑤音 | 董攀峰 |
65 | 基于網絡技術的高職教學運行質量管理模式的實踐研究 |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 邱曉華 | 邱曉華 |
66 | “家校共讀”營造良好家教氛圍的行動研究 | 金東區東孝小學 | 周海濱 | 金展 |
67 | 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實踐研究 | 蘭溪市張坑小學 | 陳玉嬋 | 倪國蘇 |
68 | 大學生行為失范原因與對策研究 | 金華教育學院 | 茅珠芳 | 茅珠芳 |
69 | 提高農村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 蘭溪市馬澗初中 | 陳慶芳 | 樊國榮 |
三等獎(119項) | ||||
序號 | 課 題 名 稱 | 單 位 | 負責人 | 執筆人 |
1 | 小學中段語文趣味性作業的實踐研究 | 永康市烈橋小學 | 胡婷 | 胡婷 |
2 | 幼兒園家長義工制建構的行動研究 | 蘭溪市機關幼兒園 | 蔡偉芬 | 蔡偉芬 |
3 | 以問題為載體開展高中數學自主學習的研究 | 金華市第八中學 | 張華峰 | 張華峰 |
4 | 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教材教學資源整合利用策略的研究 | 浦江縣浦陽第三小學 | 徐素珍 | 潘美萍、徐素珍 |
5 | 網絡環境下小學高段鏈接式閱讀的實踐研究 | 永康市人民小學 | 陳伶俐 | 陳伶俐 |
6 | 民工子弟學?!罢Z文靈動課堂”的實踐研究 | 金華開發區世紀實驗學校 | 羅子英 | 羅子英 |
7 | 基于“農村、開放、系列”的小學科技創新教育的實踐與研究 | 東陽市懷魯小學 | 徐建群 | 蔡明華 |
8 | 小學中高段學生關心心理培養的行動研究 | 金東區多湖小學 | 許芬芳 | 汪艷梅 |
9 | 多彩的體驗秀,別樣的平安景——以“體驗館”為平臺的農村小學平安教育活動的實踐研究 | 婺城區蔣堂小學 | 華俊堯 | 洪旭美 |
10 | 小學婺劇文化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 | 婺城區仙源湖學校 | 梅映 | 湯麗倩 |
11 | 輕度智障兒童理財教育的實踐與研究 | 金華市啟明學校 | 蔣元美 | 蔣元美、吳鵬輝 |
12 | 普通高中生數學學習成效歸因分析及對策研究 | 金華市艾青中學 | 傅景華 | 劉樹載 |
13 | 構建四環模式 播種良好習慣——培養中高段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實踐研究 | 磐安縣安文小學 | 施曉月 | 施曉月、吳向陽 |
14 | 小學生家庭責任感培養的情感策略研究——以“溫馨一家人”為例 | 浦江縣浦陽第四小學 | 嚴燎原 | 馮鴛鴦 |
15 | 農村小學書法“四導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 蘭溪市永昌小學 | 方倩華 | 朱利豐 |
16 | 做中積累,學中體驗——現代智力七巧板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 浦江縣黃宅治平小學 | 樓勇進 | 鄭姍姍 |
17 | 基于地方課程的農村初中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 | 金華市婺城中學 | 童桂恒 | 錢乃軍 |
18 | “菜單式”校本研訓一體化的實踐研究 | 永康市解放小學 | 田凌艷 | 曹菊影、朱曉雯 |
19 | “四維讀詩法”教學實驗研究 | 蘭溪市芝堰小學 | 唐雯菁 | 汪敏紅 |
20 | 基于電腦繪畫的小學中段發散思維能力培養的實踐與研究 | 永康市人民小學 | 董青妹 | 董青妹 |
21 | 教學有法趣為本,作業無形樂作舟——小學英語教學有效策略探索的行動研究 | 金華市北苑小學 | 鄭穎 | 鄭穎 |
22 | “大閱讀觀”營造小學生閱讀空間實踐研究 | 磐安縣實驗小學 | 蔣麗霞 | 馬秀蘭 |
23 |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的優化研究 | 金華市江濱小學 | 譚燕 | 譚燕 |
24 | 初中科學“動態生成”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 | 永康三中 | 朱劍 | 黃龍宣、朱劍 |
25 | 師生關系的和諧共建策略研究 | 磐安縣新渥中心小學 | 程土星 | 潛杜鵑 |
26 | 小學語文“三式”閱讀交流教學模式探索 | 金華市西苑小學 | 王黎東 | 王黎東 |
27 | 低段小學數學北師大和浙教版教材的對比研究 | 浦江縣浦陽第一小學 | 嚴彩英 | 劉秀翠 |
28 | 農村小學民俗文化教育資源開發研究——以履坦小學為例 | 武義縣履坦小學 | 高軍武 | 周文武 |
29 | 體驗式小學中段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策略研究 | 永康市石柱小學 | 李海濤 | 李海濤 |
30 | 健美操運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困境與出路的實踐研究 | 金華市南苑中學 | 田龍偉 | 劉芳 |
31 | 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高段數學復習模式的實踐研究 | 浦江縣浦陽第二小學 | 陳肖林 | 石招弟 |
32 | 小學高段行書教材建構研究 | 金華市南苑小學 | 趙戰新 | 趙戰新 |
33 | 敘事療法下的教師問題行為轉變策略研究 | 東陽市巍山高中 | 王英鴻 | 王忠林、呂瑛、王錫梁、陳偉東 |
34 | 基于“春泥計劃”的校外道德場建設實踐研究 | 浦江縣第五中學 | 張根祥 | 李衛平、黃東芳 |
35 | 幼兒園故事性繪畫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 永康市西街幼兒園 | 胡曉珠 | 施謙沛 |
36 | 三維共促,提升小學生數學解題思維的實踐研究 | 東陽市外國語小學 | 張凌云 | 張凌云 |
37 | 快樂閱讀 享受經典——“說學演唱評”讀傳統經典詩文的策略研究 | 浦江縣浦陽第二小學 | 費黎珍 | 趙晚云 |
38 | 基于片段訓練的小學中段作文教學策略研究 | 金華市秋濱小學 | 邵偉芳 | 邵偉芳 |
39 | 小學英語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 | 金華市環城小學 | 方紅 | 申雁 |
40 | “陽光體育”背景下小學體育社團組建現狀與發展研究——以武義縣為例 | 武義縣教育局教研室 武義縣蘆北小學 | 金翀 | 徐宏偉 |
41 | 小學語文新教師文本解讀能力培養的研究 | 永康市白云小學 | 田送糧 | 陳淑洵 |
42 | 童心畫語:幼兒創意寫生教學的理念與實踐 | 東陽市實驗幼兒園 | 樓美英 | 樓美英 |
43 | 基于課例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與探索 | 浦江縣浦陽第一小學 | 賈威龍 | 陳巧麗 |
44 | 基于語言輸入輸出理論培養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研究 | 永康市教師進修學校 | 吳曉玲 | 吳曉玲 |
45 | 女性名人傳記選讀的開發研究 | 金華市女子中學 | 樓銀仙 | 樓銀仙 |
46 | 高中英語課堂師生信息交互的自敘研究 | 金華市湯溪高級中學 | 鄭旭東 | 鄭旭東 |
47 | 農村小學口語交際鄉土資源發掘與運用的行動研究 | 蘭溪市香溪小學 | 倪美云 | 邵友彬 |
48 | 小學生親情陪伴引領策略的實踐與研究 | 蘭溪市濱江小學 | 葉禾 | 潘麗仙、戴旭雯、毛曉紅 |
49 | 基于活動的“三位一體”幼兒安全自護教育體系構建的實踐研究 | 永康市機關幼兒園 | 鮑淑珍 | 胡萌 |
50 | 秀出錯誤的無限魅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有效利用的實踐研究 | 永康市溪岸小學 | 吳招敏 | 吳招敏 |
51 | 小學數學插圖有效運用的實踐與研究 | 東陽市橫店二校 | 樓堯舜 | 樓堯舜 |
52 | 以“美術工作室”為載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研究 | 武義縣壺山幼兒園 | 李曉燕 | 李曉燕 |
53 | 傳統節日文化資源在學科中有效開發的實踐研究 | 金東區多湖小學 | 施海燕 | 施海燕 |
54 | 農村小學生心理優勢提升策略研究 | 磐安縣實驗小學 | 孔新偉 | 傅耿英 |
55 | “溫馨家園”式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模式構建實踐研究 | 武義縣新宅小學 | 鐘建昌 | 陸立民 |
56 | 初中生文言文學習入門指導實踐研究 | 金華市第十五中學 | 蔣錦芳 | 蔣錦芳 |
57 | 農村初中開展勵志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 婺城區羅埠初中 | 徐貴龍 | 徐雄群 |
58 | 基于“小學生數學思維品質改善”的數學課堂留白教學的研究 | 永康市實驗學校 | 李慶華 | 胡躍來、李慶華 |
59 | 績效工資背景下農村初中教師精神成長的行動研究 | 金華十七中 | 陳英燕 | 陳英燕、周大根 |
60 | 培養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實踐探索 | 東陽中學 | 盧曉菁 | 盧曉菁 |
61 | 那些愛,我們一起來演繹——幼兒園親子活動開展的實踐研究 | 永康市實驗幼兒園 | 樓映虹 | 樓映虹 |
62 | 零距離激勵 互動中發展——小學語文教師課堂口頭評價的設計與研究 | 永康市民主小學 | 馮美芬 | 馮美芬 |
63 | 幼兒美術工作坊特色課程構建的實踐研究 | 磐安縣實驗幼兒園 | 王慧芳 | 張水華 |
64 | 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研究 | 蘭溪市永昌小學 | 凌軍 | 徐曉剛 |
65 | 高中語文文本解讀后的寫作生成研究 | 浦江縣第三中學 | 謝稼蕓 | 李楠 |
66 | 農村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實踐與研究 | 武義縣武東小學 | 徐桂梅 | 徐桂梅 |
67 | 基于“延伸發展練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實踐研究 | 金師附小教育集團 | 申家輝 | 申家輝、童松花 |
68 | 基于“研究”的教師專業發展 | 金華十四中 | 沈超云 | 宗曉紅 |
69 | 鄉土文化在職高語文教學中的鑒賞體驗 | 東陽市技術學校 | 羅春平 | 羅春平 |
70 | 農村小學生校園“低碳”生活習慣養成教育研究 | 金東區傅村楊家小學 | 傅輝 | 盛端、方嬋、俞靜靜 |
71 | 以“圖畫書漂流活動”為載體引領孩子親近閱讀的實踐研究 | 磐安縣實驗幼兒園 | 陳紅光 | 朱美秀 |
72 | 計算機應用能力訓練校本教材的應用與評價研究——以金華商業學校為例 | 金華電大(浙江商貿學校) | 徐學輝 | 徐學輝 |
73 | 高職土建類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對外拓展培訓服務研究 |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 陳志強 | 陳志強 |
74 |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策略的實踐研究 | 浦江縣前吳鄉福和希望小學 | 周春林 | 周春林 |
75 | 聚沙成塔 厚積薄發——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語言積累策略的研究 | 永康市解放小學 | 陳桂英 | 陳桂英 |
76 | 多媒體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板書的開發和研究 | 金華市環城小學 | 厲巧麗 | 厲巧麗 |
77 | 小學新生習慣培養的路徑與方法研究——基于“十分鐘專題活動”的實踐視角 | 金華市南苑小學 | 鄭小龍 | 楊偉明 |
78 | 浙江省高中IB模塊實施現狀及發展之研究 | 浦江中學 | 鄭華亭 | 黃惜幸 |
79 | 初中英語泛讀教學模式的研究 | 金華市南苑中學 | 宋靚 | 宋靚 |
80 | 小學語文低段課文插圖閱讀的研究與實踐 | 永康市解放小學 | 呂津津 | 呂津津、胡雅雅 |
81 | 初中生活化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究 | 浦江縣仙華外國語學校 | 方秀麗 | 鄭聘婷 |
82 | 教師在反思中成長——小規模初中以課例為載體的數學教學反思研究 | 磐安縣盤山中學 | 楊丁富 | 陳小蘋 |
83 | 民工子弟學校少先隊文化建設的策略研究 | 金華市開發區世紀實驗學校 | 席峰云 | 席峰云 |
84 | 基于“單元整組教學”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 | 金華市西苑小學 | 張國良 | 張國良 |
85 | 基于“班級經營”理念的班級自主管理策略研究 | 金華市丹溪小學 | 高亞麗 | 高亞麗 |
86 | 基于校園網的積件式資源庫的開發與運用探究 | 金華十八中 | 徐善文 | 黃美琳 |
87 |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追問的策略研究 | 東陽市千祥中心小學 | 樓青 | 樓青 |
88 | “三步六法”提高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效的研究 | 金東區孝順小學 | 仇惠群 | 孫莉青 |
89 | 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做實外來民工子弟學校家庭教育工作的實踐研究 | 武義縣明招小學 | 胡愛萍 | 何超 |
90 | “六強化措施”提升學生德育能力,創新中職學校德育模式 | 永康市職技校 | 夏其明 | 胡贊 |
91 | 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技能培訓體系構建的實踐研究 | 永康市教師進修學校 | 應云龍 | 陳英、黃麗 |
92 | 悟·成長——小學語文家常課“三悟”策略的研究 | 東陽市江北小學 | 朱小倩 | 朱小倩 |
93 | 通過速讀訓練提升兒童閱讀理解力的實驗研究 | 金華市賓虹小學 | 葉安 | 葉安 |
94 | 教育事件中的矛盾與沖突——一個小學教師眼中的教師權利與義務 | 金華市江濱小學 | 沈瓊嬋 | 沈瓊嬋 |
95 | 支撐商貿類專業工學結合的校企一體三級平臺的構建 | 金華電大(浙江商貿學校) | 鄭秀峰 | 鄭秀峰 |
96 | 民工子弟學校提升初中學生英語課堂學習效率的研究 | 金華開發區世紀實驗學校 | 劉友花 | 姜建芳 |
97 | 網絡教育大學語文精品課程建設研究 | 金華電大(浙江商貿學校) | 應巧姿 | 應巧姿 |
98 | 基于繪本閱讀的小學低段學生寫話能力提高的實踐研究 | 永康市李店小學 | 陳淑窕 | 陳淑窕 |
99 | 課堂小練筆 做成大文章——小學中高段課堂小練筆策略探究 | 金華市北苑小學 | 葉燕萍 | 葉燕萍 |
100 | 金華一中思想政治課“學案導學”模式編寫與課堂操作的研究 | 金華第一中學 | 王勤 | 王勤 |
101 | 畬鄉小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優化策略的行動研究 | 蘭溪市柏園學校 | 朱麗芬 | 朱麗芬 |
102 | 浙江和田高中班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研究 | 金華市湯溪高級中學 | 鮑漪 | 鮑漪 |
103 | 農村初中班主任與學生有效溝通的策略研究 | 金華市蘇孟中學 | 王政 | 沈群英 |
104 | 農村小學“自選式”數學作業設計與管理的研究 | 永康市杜山頭小學 | 呂飛燕 | 呂飛燕 |
105 | 壺山本土文化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發與利用的實踐研究 | 武義縣壺山小學 | 徐旭紅 | 徐旭紅 |
106 | 提高輕中度智障兒童音樂欣賞能力的教學實踐研究 | 金華市啟明學校 | 邵圣雁 | 邵圣雁 |
107 | 農村小學數學設計有效性研究 | 磐安縣新渥鎮小 | 林文良 | 林文良 |
108 | 農村小學第一學段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的實證研究 | 浦江縣鄭家塢中心小學 | 陳剛林 | 吳雙雙 |
109 | 學習國學經典啟蒙讀物,提升農村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實踐研究 | 金華市蘇孟小學 | 張淑貞 | 何建平、李瑛 |
110 | 農村美術學科優化策略的實踐研究 | 蘭溪市馬達小學 | 張永新 | 童建輝、宋甘露 |
111 | 普通高中開展“幸福班級”建設的實踐探索 | 蘭溪五中 | 方君強 | 施志寅、潘建、方勝平 |
112 | 基于“茶花”的鄉土資源有效利用的實踐研究 | 婺城區竹馬小學 | 洪丹 | 金優平 |
113 | 初三學生考試焦慮狀況與應對策略的研究 | 金華市外國語學校 | 張志良 | 張志良 |
114 | 基于課堂教學提升發展期教師的專業成長實踐與研究 | 金華市東苑小學 | 陳仙華 | 陳仙華 |
115 | 小學美術課堂欣賞教學的研究 | 磐安縣冷水中心校 | 陳琳燕 | 陳琳燕 |
116 | 基于幸福潤澤的班級文化建設的研究 | 金華市賓虹小學 | 吳紅飛 | 吳紅飛 |
117 | 學校圖書館資源有效利用的實踐研究 | 磐安縣實驗初中 | 王高源 | 盧紅星 |
118 | 積極心理學下小學四類學困生轉化策略實踐研究 | 金東區曙光小學 | 夏惠玲 | 夏惠玲、姜麗丹 |
119 | 品德課活動教學策略研究 | 浦江縣浦陽第五小學 | 費有法 | 吳秀蓮 |
上一篇:我校三課題獲得2013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項[ 01-02 ]
下一篇:我校一課題榮獲金華市第六屆教研課題成果一等獎[ 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