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道群女士做報告

活動現場

現場互動

黃道群女士與學生交流并合影
10月28日下午,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蘭州行活動走進我校,“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黃緯祿院士之女黃道群女士受邀,在我校彭家坪校區圖書館以現場報告和網絡直播的形式與我校師生分享父親黃緯祿的感人故事,動情追憶父親用畢生心血鑄就的導彈人生。各學院學生300余人參加了活動,活動由校團委主辦,校團委副書記郭長青主持。
黃道群女士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為同學們講述了黃緯祿艱難的求學和科研經歷。黃緯祿院士從幼時起就對導彈產生了熱情,經過不懈努力于1936年考入中央大學電機系。在動蕩的社會現狀以及惡劣的生活環境下,黃緯祿仍堅持不懈學習科學知識,為之后的導彈研究打下堅實基礎。1957年底,黃緯祿調入國防部五院二分院,負責導彈控制系統的設計工作。經過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斗,1960年11月5日,我國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導彈成功研制。1970年,黃緯祿臨危受命,擔任潛地導彈巨浪一號技術總負責人。潛地導彈具有機動性大、隱蔽性好、生存能力強、隨時可實施攻擊等優點。作為總設計師,黃緯祿在關鍵時刻,果斷排除隱患,實現了發射的圓滿成功。而黃緯祿為此付出了體重下降整整11公斤的代價。2011年11月,黃緯祿院士過世,他臨終前的一句話“假如有來生,我還要搞導彈”感動了無數人。
報告過程中,黃道群女士幾度哽咽,同學們紛紛被黃緯祿院士獻身航天、忠誠報國的赤子情懷深深吸引和感染?;迎h節,同學們積極提問,黃道群女士耐心細致地解答。她希望同學們珍惜學習機會,傳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嚴謹認真、勇于探索、刻苦鉆研、不畏艱險、堅持不懈的科學家精神,在學習道路上砥礪前進,培養創造能力,勇擔民族振興的重任。
為傳承科學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點燃科技強國的中國夢,2018年,中國科協成立了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報告團由近代中國科技事業啟蒙者、中國科技事業領導者、“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數理化天地生各學科奠基人等科學家的后人、學生及學者組成。截至目前,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活動已成功舉辦30余場。